重装系统安装SyncToy时,发现巨硬已经把它从Download Center中移除,为了同步工位台式机和笔记本上的资料,我开始寻找替代品,最终发现了Syncthing这一神器。
优点
Syncthing完美实现了SyncToy的同步功能,同时做出了以下改进:
- 全平台可用。这意味着我可以方便的把照片同步到Pixel白嫖Google相册;
- 使用Scan和Watch两种方式检测文件改动。相较SyncToy的定期扫描,能够在消耗较少资源的情况下保持足够高的同步频率;
- 自带中转功能。Syncthing可以通过搭建Relay服务器实现中转功能,与Owncloud的中转功能不同,它并不需要转存文件至中转服务器,中转服务器仅提供转发流量的功能,因此小容量VPS也能胜任中转任务;同时Syncthing拥有大量用户贡献的中转服务器(即便在国内),传输小文件完全够用。
- 文件过滤功能。类似于
.gitignore
,syncthing提供.stignore
跳过一些文件的同步,防止一些不必要或差异化的文件传播,例如node_moudle
。 - 开源。Syncthing的源码和协议均公开,使用所需的发现服务器与中转服务器均可以自行部署,你不会遇到Resilio Sync (BitTorrent Sync)上Trecker服务器被墙带来的麻烦。
不足
当然,在使用Syncthing时也遇到了一些问题,主要集中在文件冲突和文件删除上:
-
Syncthing的版本控制功能弱,当其检测到文件冲突时,会将修改日期靠前的文件加入后缀重命名并传播到各个设备,而我更希望它能够像复制文件一样询问具体保留哪一项;尽管由于同步的高频率,这个问题很少遇到,但偶尔生成的长名称文件看着多少有点心烦。
在Windows下,使用SyncTrayzor客户端时,遇到冲突时会弹窗提示选择保留文件,但目录下仍会留下
~syncthing~{file_name}.tmp
文件。 -
当在A设备删除同步文件夹中的文件时,经常出现Scan后从设备B重新复制一份的情况,导致文件无法被删除。但Syncthing Watch功能使用的
fsnotify
包应当是可以监听到删除动作的,猜测这可能是一个Bug。 -
当使用IDEA等其他工具在同步目录下编辑时,由于频繁的保存会不断触发同步,因此代码工程的同步最好还是交给git完成。
检测机制
如上文所述,Syncthing提供Scan和Watch两种方式检测文件改动。
Scan意味着扫描同步文件夹中的全部内容,计算SHA256值与另一设备比较,当出现不同时触发同步传输。这一计算过程消耗大量资源,因此无法实时进行,往往在启动时运行或作为定时任务周期进行。
实时的差异检测通过Watch实现,这一功能在不同操作系统下有着不同的实现形式,在大部分文件系统下Watcher可以通过监听文件系统事件完成,例如Linux下的inotify
和Windows下的ReadDirectoryChangesW
,Watcher的资源消耗远远小于扫描,可以做到数秒周期的运行,保障了同步的实时性。通过监听事件实现的Watcher仅当进程运行时有效,若文件在Watcher未运行时发生更改将无法被检测,因此在启动时需要Scan的配合。
传输机制
当尝试自行部署Syncthings服务时,会发现官方提供了Discovery Server与Relay Server两个服务,这与Syncthing传输的工作机理有关。
发现服务器的功能是注册和分发地址。当一台设备启动Syncthing时,会生成一个UID作为设备标识,当全局发现功能启用时,客户端会每隔30分钟向设置的全局发现服务器告知在线状态,同时,当添加远程设备时,客户端也会向发现服务器查询该设备的在线状态与网络地址。
Syncthing的发现服务器仅提供地址信息,既不转发数据也不提供中转,所有的数据传输均是端到端的。对于拥有公网地址或处于同一NAT下的设备,Syncthing可以通过ip直连,而对于没有公网地址的设备,则需要中转服务器进行流量转发。
当前,Syncthing的转发机制是首先尝试直连,直连失败时立刻回落到流量转发,这意味着仅当两台设备均处于同一NAT或公网时才能直连,否则所有流量将通过中转服务器转发,这就给中转服务器带宽带来了很大的压力。实际上,即便两台设备位于不同NAT下,大多数场景下仍然可以通过“打洞”的方式创建点对点的连接。如果中转服务器可以集成这一功能,打洞失败再回落中转,数据传输将不再受中转服务器线路的影响,体验将会更上一层楼。